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he folypolyglutamate derivatives of pea seedlings (Pisum sativumL. cv. Homesteader) were extracted in the presence of 2-mercaptoethanoland cleaved to p-aminobenzoylpolyglutamates by treatment withZn-HCl. Azo dyes were formed by reaction with naphthylethylenediamine and purified by polyacrylamide gel chromatography. p-Aminobenzoylpolyglutamateswere regenerated from these dyes by Zn treatment and then concentratedin vacuo. These derivatives were separated according to glutamylchain length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on WhatmanPartisil SAX columns. The folylpolyglutamates of 4 day old peacotyledons, pea leaves and isolated chloroplasts were mainlytetra- and pentaglutamates. These and folates of shorter chainlength were labelled when seeds and aerial shoots were incubatedwith p-aminobenzoate-[14C]. Labelling of the pentaglutamatewas reduced in seeds that were imbibed in the presence of 0.1mM methotrexate. Studies of cotyledon folylpolyglutamate synthetaseshowed that polyglutamate chain length was affected by incubationtim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etra-hydrofolate monoglutamatein the reaction system. 1Present address: Department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Lethbridge,Alberta, Canada T1K 3M4 2Present address: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Xiong-yue AgriculturalCollege, Xiong-yue,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Received August 4, 1989; Accepted December 5, 1989)  相似文献   
2.
对差速离心纯化的汉坦病毒R84-1毒株进行了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发现有67k和43k两条蛋白区带能与汉坦病毒抗体起反应。经单克隆抗体鉴定,67k多肽可能属病毒囊膜蛋白,43k多肽未定。用免疫印迹法对出血热患者进行检测,初步证明野鼠型感染者具有上述两种蛋白抗原的抗体,大鼠型患者仅具有67k蛋白的抗体,这对出血热患者血清学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时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31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溶栓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发病至溶栓时间6 h)172例、B组(发病至溶栓时间为6~12 h)102例和C组(发病至溶栓时间12 h)40例,比较三组患者溶栓效果、溶栓后ST段回落情况以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梗死冠脉溶通率、溶栓后ST段回落幅度高于B组和C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ST段回落最大幅度所需时间、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梗死冠脉溶通率更高、ST段回落效果更好,可降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滋养细胞能否感受胞内双链DNA刺激及其对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揭示胎盘的免疫识别和免疫屏障功能,探讨妊娠期感染所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人工合成的双链DNA模拟物poly (dA:dT)转染人滋养细胞系HTR-8/SVneo,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滋养细胞胞内双链DNA识别受体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滋养细胞MAPK和IκB信号的活化情况;ELISA检测HTR-8/SVneo细胞培养上清中IL-6、IL-8、MCP-1、CXCL10的分泌水平。结果:Real-Time PCR结果表明,HTR-8/SVneo能够感受胞内双链DNA刺激并上调包括IFI16、AIM2、DHX36、DHX9、LRRFIP1、KU70、ZBP1/DAI和DDX41在内的多种双链DNA感受器的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滋养细胞识别双链DNA后能够促进MAPK和IκB信号通路活化,转染90分钟后ERK、JNK、p38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最高,其后随着时间逐渐减弱;加入IκB、p38和JNK特异性抑制剂能够抑制poly(dA:dT)介导的IL-8、IL-6和CXCL10分泌,但其分泌不受ERK抑制剂的影响;MCP-1的分泌能够被p38和JNK抑制剂阻断,但p38和ERK抑制剂不影响其分泌。结论:人滋养细胞存在功能性胞内双链DNA识别机制,活化的DNA识别信号能够激活MAPK和IκB信号通路,并通过IκB、p38或JNK信号介导IL-8、IL-6、MCP-1及CXCL10等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生物炭对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土壤氨挥发量是农田生态系统中减少土壤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关键途径之一。生物炭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施入土壤后可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土壤氮素循环,并对农田土壤中氨挥发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稻田和旱田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氨挥发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气候条件、土壤环境、施肥管理等);其次,重点综述了生物炭对农田生态系统氨挥发影响的研究进展,并从物理吸附机制、气液平衡机制、生物化学过程调节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生物炭介入下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响应机制,认为土壤氨挥发减排的响应主要是基于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对土壤NH4+和NH3的吸附作用及促进土壤硝化作用;而生物炭增加土壤氨挥发排放主要与生物炭提高土壤pH值和透气性、增强土壤有机氮矿化微生物活性有关。最后,对生物炭减少土壤氨挥发、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董蕊  任小丽  盖艾鸿  何洪林  张黎  李沛 《生态学报》2020,40(7):2310-2320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在控制土壤侵蚀以及维持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不同气候带降雨特征进行降雨侵蚀力参数校正,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样地2005—2015年监测数据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定量分析了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日雨量侵蚀力模型在降雨丰富的热带模拟效果优于降雨相对较少的亚热带和温带,参数校正后模拟效果明显提升;②研究期内10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变化范围为4.44—891.67 t hm~(-2) a~(-1),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格局(R~2=0.65~(***));土壤保持率均达到97%以上;③降雨、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质地和植被林龄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量与土壤保持量显著相关(R~2=0.52~*),NDVI和土壤质地与实际土壤侵蚀量显著相关(R~2=0.64~(**),R~2=0.41~*),植被林龄主要影响土壤保持率的变化速率。  相似文献   
7.
耕作方式对潮土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潮土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测定了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试验设置4个耕作处理,分别为旋耕+秸秆还田(RT)、深耕+秸秆还田(DP)、深松+秸秆还田(SS)和免耕+秸秆还田(NT)。结果表明:与RT相比,DP处理显著提高了原状土壤和>5 mm粒级土壤团聚体中真菌PLFAs量和真菌/细菌,为真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土壤有机质的贮存,提高了土壤生态系统的缓冲能力;提高了5~2 mm粒级土壤团聚体中细菌PLFAs量,降低了土壤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改善了土壤营养状况;提高了<0.25 mm粒级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丰富度指数。总的来说,深耕+秸秆还田(DP)对土壤团聚体细菌和真菌生物量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利于增加土壤固碳能力和保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总PLFAs量、细菌、革兰氏阴性菌和放线菌PLFAs量与土壤有机碳相关性较强,革兰氏阳性菌PLFAs量与总氮相关性较强。各处理较大粒级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主要受碳氮比、含水量、pH值和团聚体质量分数的影响,较小粒级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则主要受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柳利利  韩磊  韩永贵  高阳  彭苓 《应用生态学报》2021,32(11):4050-4058
基于西北地区143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发量,并结合降水量计算西北地区1989—2019年干燥度指数(AI),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偏微分方程等方法来揭示其变化趋势、变化周期和气候因子对AI的贡献率。结果表明: 1989—2019年,西北地区AI整体呈不显著的减小趋势,其中,青海呈显著减小趋势,新疆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研究区AI在2010年发生了突变,AI变化存在1个17年的主周期。西北地区AI呈现出由东南部向中部、西北部向中部增加的空间格局。西北地区AI变化的倾向率为-1.267·(10 a)-1,其中,甘肃、宁夏、陕西、青海和新疆AI变化的倾向率分别为-1.17、-0.41、-0.49、-1.77和-2.73·(10 a)-1。青海小灶火、新疆库尔勒、阿克苏和吐鲁番地区干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高。降水量和实际水汽压是影响甘肃、宁夏、青海、陕西AI变化的主要气侯因子,影响新疆AI变化的主要气侯因子为潜在蒸散、太阳辐射和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个体化饮食控制联合参芪降糖颗粒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个体化饮食控制,观察组在个体化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加用参芪降糖颗粒,每次口服1 g,每天3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餐后2 h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β, HOMA-β)及空腹血糖的变化,妊娠不良结局和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降糖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24%,P<0.05);两组的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早产率为2.00%(2/100)、剖宫产率为29.00%(29/100)、晚期流率为3.00%(3/1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窘迫、羊水过多、产褥期感染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为7.00%,明显低于对照组(21.78%,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控制联合参芪降糖颗粒对妊娠期糖尿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个体化饮食控制,其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围产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烫伤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构建小鼠烫伤模型,注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小鼠创伤皮肤组织中hPMSCs细胞的存活情况;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创伤皮肤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观察创伤皮肤TGF-β1、p-Smad3、Smad7、α-SMA、collagen I、Collagen III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注射hPMSCs细胞后,小鼠创伤面积逐渐减小,创伤愈合率逐渐增加;hPMSCs细胞分布在小鼠创伤皮肤组织中,存活状况较好。进一步研究发现烫伤模型组皮肤表层细胞受损脱落,真皮层组织疏松,毛囊、皮脂腺等附属器坏死,可见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并伴有炎性细胞渗出,同时可见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形成;注射hPMSCs细胞治疗后,病理改变、纤维增生和胶原形成明显减轻;此外,烫伤模型组创伤皮肤组织中TGF-β1、p-Smad3表达明显上调,Smad7蛋白表达明显下调,α-SMA、collagen I、Collagen III表达明显上调。经hPMSCs细胞治疗后,TGF-β1、p-Smad3蛋白表达明显下调,Smad7蛋白表达明显上调,α-SMA、collagen I、Collagen III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发挥促进烫伤愈合且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